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

*第六課——如何學習會話

語言是一種文化,所謂文化,就是在一個地方行得通的事,在另一個地方往往行不通,搞不通人家的文化便會處處碰壁。語言上,不同地方不單只用的字不同,用字的習慣也不一樣。在英文講各人是"everybody",直譯是每個身體」;法文則要講"tout le monde",直譯便是全世界」。吃完飯要再來一碗,廣東人會講添飯」,但日文是御代わり」,直譯是請代我」。要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,但是表達的方法却大異其趣。"let's call it a day"如果遂個字譯便很可笑了。

由此可見,掌握會話的方法第一步就是不要用你所想的去講,只是模仿人家的講法。在這裏稱之為"模仿力"。

雖然知道人家怎樣講,但有太多東西要表達,有時想到意思,却又記不起在外語是怎樣講的,這正是因為詞彙掌握不足夠。不需要整部字典裏字都熟識,但有機會講到的字眼便一定要很純熟了。因此,首先便先要知有哪些字經常會用到,即是說要有足夠的準備。如果有人問你是甚麼星座或生肖,隨時可能會發覺原來之前從未學過這些字,但其實你平日講中文時日日都談論這些東西的......

詞彙準備的足夠程度,在這裏稱為"詞彙力"。本來中文沒有這個字,唯有取材自英文"word power"。

準備雖然重要,却不表示萬無一失。就算平時已有很充分的準備,有很多時都會遇上臨時才知道要用,所謂突發事件每日都會發生。這些事,要準備也準備不了,只有靠隨機應變了。但是,這樣靈活性在平時還是可以透過訓練來培養的。在語言上便是講求靈活地運用已學過的。當你想不起"ambulance"這個字時,你便要懂得講"the vehicle which send you to hospital"。這不是一個標準答案,完全是自由發揮的,對方明不明白則要看你功力了。

語言運用,能夠靈活到甚麼程度,在此稱為"表達力"。

"模仿力"、"詞彙力"、"表達力"是會話的鐵三角。在對地訓練這三種能力方面,又分別分有三種方法。


1.訓練"模仿力"——首先確定自己已有足夠的閱讀和聆聽能力,找一段適合自己的錄音,重覆地聽,不要太長,最多十分鐘便夠了。內容是適合自己興趣的,否則便很難專心了。根據統計,一個訊息如果重覆聽超過三十次,你便很容易模仿出來。像嬰兒學講說話一樣,開始時甚麼都不知道,只是不斷不斷的聽,久而久而便不自覺模仿起來。

雖然是要專心,但不是要很緊張地注意每字每句,相反,要讓自己放鬆,讓聲音自然地在耳邊流過。越能夠放鬆,進步就會越快。一旦放鬆了,那個聲音便進入了你的潛意識裏,好像催眠一樣,不自覺間,你自自然會模仿起來,因為你受到了潛移默化。

不用驚訝,你學你的母語時正正就是用了這個方法。 


2.訓線"詞彙力"——詞彙力的訓練有兩種方法,選擇那種要視乎個人喜好。一種是先準備好字典,留心你身邊的事物,或是在你左右的人講的說話。然後問問自己,這個東西外文怎樣講,不識的查查字典。遇到碗就查碗,遇到碟便查碟,查過的字印象會特深刻。另一種方法是開着收音機,選聽中文台,一邊聽一邊即時翻譯,不識的字又是查字典,作用和前者一樣。

可是要聲明一點,你是不可以用這方法來學你原本不懂的字的,因為查完字典後,你最多只是知道某東西外文是甚麼,但意思和字之間並沒有任何聯繫,你是記不到的。你只會死背這個字。如果想了解怎樣記單詞,請參閱《如何掌握辭彙》一文,裏面會有詳細介紹。

這個即時查字典的訓練法是用來覆習你已經學過了的字的。它的作用是測試一下你的條件反射,看看能否一想到意思便將之聯繫至相應的字詞當中。配藥員都知道所有藥材都在藥櫃裏面,不熟手的却不能即是找到指定的藥材出來。同樣,需要的字早已經在你的記憶裏,你却不一定可以即時把那個指定的字提取出來。

這裏所指的詞彙力,是快速地提取已經存在於你腦海之內的記憶。


3.訓線"表達力"——有收音機的話扭向中文台,其實電視也可以,不過收音可以邊走路邊收聽,但駕車時就不要用這方法了,否則很易會分心的。當你一邊收聽的時候,同時一邊自行將你聽到的說話作即時傳譯,你學甚麼文便將你所聽的譯成甚麼文。

看來和訓練"詞彙力"很類似,所不同的是,你不能用字典。就算你身邊有字典,你也必須要忍手。用你的方法盡量去翻譯,譯得多少算多少。當然,你會遇上你不識的字,這也就是這個方法要發揮作用的地方了。這個訓練目的是要讓你靈活變通,譬如你講法文時你不懂某個意思怎樣用法文表達,你就要利用其他的所熟識的詞彙來搭夠。

以英文做例子比較容易明白。我就講些簡單的字來說明,免得又要翻譯。假設你要說救護車的英文,你却不識"ambulance"這個字,你可以變通一下,說"the vehicle which send people to hospital",又如果你連"hospital"也不識,那麼你說"the vehicle used for emergency rescue"若連" rescue"都不識,你就說"vehicle for transporting wounded people","vehicle"都不識呢?說"something that transporting someone wounded"。"wounded"也不識?沒問題,一句"something that transporting someone in accident"便解決了。總而言之,目的是務求聽的人知道你想表達甚麼。

這個訓練還可以帶給你兩個額外收獲!第一,你表達能力强了,你面對外國人也更放膽用外語。第二,當你培養了這種變通能力之後,你再學其他外語時也可以拿來用,講甚麼文都是利用同一個原理。就像玩雜技,你練過抛火把的話,要你改為玩抛刀也很快駕輕就熟。


如果是曾看過先前的文章(《如何學習聆聽》)的話,一定猜到我將要說甚麼。不錯,這三個訓練亦是分階段的,最初是訓練"模仿力",有一定成效之後便訓練"詞彙力",到了有一定水平時,就開始訓練"表達力"。如果掌握了這個會話的鐵三角的話,恭喜了,你可以買定香檳了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